“人要有目标,有追求,跟年龄无关。”
住宁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是个非常有计划的人。几十年来,她从未停下脚步:“我一辈子从医,15年的履职路,最关心的就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958年,4岁的戴秀英随父母支边来到宁夏,那一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我是和宁夏一起长大的。”话语中透出一种自豪。戴秀英在北京读完医科大学后,回到宁夏从事医学教育工作,一待就是一辈子。她说:“学医不为别的,只为了西海固贫困地区的乡亲父老。”
戴秀英心中一直放不下的西海固地区,是宁夏南部贫困山区,一些疾病在那里的农村地区很常见,但因为家庭条件贫困及思想意识淡薄的影响,很多常见疾病并没有得到合理治疗。由于病情长期得不到控制,最后导致了影响患病人群的正常生活,甚至是不能从事劳动或工作。
她给记者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由于经常下基层调研,戴秀英这些年结识了不少农民朋友,其中有一户农民让她印象深刻。“我第一年去他家时,家里条件还是不错的。住的大瓦房,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可再过一年去看,他家的生活已经变得很拮据。”戴秀英后来了解到,有一回他的家人吃了馊饭,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后来病情越拖越重,最终导致昏迷。村里的村医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生都说治不了,家人只得用牛车把她拉到县医院,在县医院住了一周,花了好几千元。就这样,一个原本殷实的家庭却因病返贫,原因居然是缺乏卫生保健知识。“家里有了这样的病人,就必须长期有人照顾。农村生活条件差,病急乱求医也就不足为奇了。”戴秀英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
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戴秀英提交了《关于在中国农村地区广泛推广“癫痫社会控制示范研究”的建议》提案,得到原国家卫生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就在当年,该项目就被纳入中央财政转移地方赞助项目,并在全国15个省市推广应用,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1年和2012年间,戴秀英又先后主编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手册、《家庭医生家庭安全用药手册》等,继续指导农民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随后她又编写了《老年保健知识和养老护理365问》《慢性病防治200问》这两本书。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农村老年朋友们能尽快学会一些基础的护理知识,照顾好自己。"
自2003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戴秀英一直为缓解“看病难”四处奔波——《政府加大对卫生总费投入,重点向农村倾斜的建议》《关于我国贫困地区农民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关于“村村建立公益性卫生室”,缓解农民“看病难”的建议》《关于合理解决乡村医生待遇的建议》……她提交的一系列提案,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为推动西部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戴秀英已连续四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今年全国两会,她告诉记者,她将重点提出“建议尽快建立国家医保医师制度”这个提案。
戴秀英在提案中提到,人生了病,到医院找医生看病,花多少钱都是需要的,但怎么看病,做什么检查、接受什么治疗、吃什么药,都由医生作主导。医生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又是医疗服务消费的主导者,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诊疗几乎没有选择,完全由医生说了算。要想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医生就要管好手中这支“笔”。因此,建立医保医师制度很重要。
医保医师制度就是医疗保险人与医生通过订立契约,为参保人提供合理必要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安排,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在我国现行医保制度全民覆盖的体制下更有必要。医保医师制度是医保管理赖以健康运行的核心机制,是医保管理制度的一项创新之举,是亟待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制度。
目前,为加强医保基金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上海、北京、天津、江西、吉林、山东等地相继建立起医保定点医院执业医师管理制度,我国的医保基金监管也已由原来的定点医疗机构延伸至每位执业医师,从源头上管住执业医师手中的“笔”,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因此,医保医师制度,对完善医院监管体系,规范职业医生的医疗行为,督促其真正成为医保基金的“第一守门人”,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帮助医院切实用好医保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医保资金的作用,以及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意义重大。
戴秀英建议,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尽快出台实施医保定岗医师制度的指导意见。鉴于各地实施的定岗医师做法规范性较差,考评内容不统一,建议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指导意见,把实施和考评定岗医师工作制度化,上升为统一的医疗保险基础性管理制度,在全国推开。
坚定信念不动摇,履行职能不懈怠,自身修养作表率。她的全部动力都来源于她最初的信念——学医不为别的,只为了我的乡亲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