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入新时代后,民族地区要摆脱相对落后局面,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其繁荣发展是衡量民族地区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住宁全国政协委员李保平建议,要高度认识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大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建设支持力度和扶持强度,推动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整体提升。
李保平委员说,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偏低,影响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和公民素质全面提升,成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短板;与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传统基础学科经过多年建设虽有所发展,但发展仍然不足,与发达地区研究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高层次学科人才不足,断层现象明显,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民族地区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任务中,矛盾问题多,迫切需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咨政建言、服务社会的作用。但由于人才不足,许多领域还无法开展深入研究,已有的研究质量不高,影响了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智力供给与现实需求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
为推动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代转型升级,李保平委员建议,应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国家文化安全高度认识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重视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发展共识。
“国家通过财政专项和重大项目倾斜,加大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建设支持力度和扶持强度,形成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制定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重点。”李保平委员说,要有计划、分阶段确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领域,通过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制度创新等举措,推动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整体提升。
李保平委员还建议,学科建设是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基础。要加强基础学科建设,筑牢繁荣根基。既要突出已有优势,也要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特别是要加快建设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打造既具有民族地方特色,也具有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形成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