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住宁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继续关注“垃圾围城”问题,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国运,绿色奠基,立足国情形成的生态文明思想,既有现代生态科学基础,又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是我国环保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的依据。文化宣传部门要将环保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以文化的警醒,带动人们环保行动的自觉。
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必须走法制化道路。国家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培育、壮大一批环保民间组织,带动公众参与环保事业,努力营造全民战胜垃圾的社会氛围。
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更要造福人民。垃圾的分类和无害化处理,与老百姓健康生活息息相关。
朱奕龙说,“垃圾无害化处理”要加强源头控制,在减“量”上出实招,拓宽垃圾分类这条路。我国垃圾分类仍在起步探索阶段,收效甚微。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乱扔乱投现象依然普遍,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即使进行了分类收集,也无法保证分类运输和处理,使分类收集失去了意义。应该深入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把垃圾处理厂(场)打造为环保教育基地。设立生活垃圾资源“回收日”,引导全民树立“垃圾减量,从我做起”的观念;采取“互联网+回收可利用垃圾等形式”,探索创新垃圾分类奖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我们要拉紧商品过度包装这条线,出台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加大过度包装惩戒力度;建立科学完整的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朱奕龙说,目前,银川包括流动人口共300万人,生活垃圾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由此可见,变废为宝不是梦,他建议政府把垃圾处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短板,加大人力、物力、财力供给,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创新垃圾处理机制,扩大垃圾处理规模,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把垃圾无害化处理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科技是支持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朱奕龙建议,科技部牵头将垃圾处理技术科研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出台优惠政策,打造技术研发合作平台,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大学开展相关技术推广应用,扶持相关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引进垃圾处理先进技术投资建厂,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国情的垃圾处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