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是汇集德育、智育、规章制度、礼仪风范等的全面教育。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首先是在家庭,受父母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如何做好家校共育,让“1+1>2”,是学校和家长需要一直学习、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在全国两会上,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姚爱兴提出,要强化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建立家校共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共同努力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
姚爱兴说,近年来,各地基本构建了“政府主导、妇联引领、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工作格局,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举并重实现新突破,取得了新实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没有发挥好专业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存在不会教育、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甚至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校】
家校合作被边缘化
目前,一些地区已建立了师范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各校家长学校等,为全面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流于形式多,效果欠佳。很多学校的家校合作都被置于学校事务的边缘,认为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学科教育、德育工作,而不是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或者是处于提高学生成绩的角度进行家校合作。
姚爱兴说,家校合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但在实践中,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学校忽视家长的反馈与家长资源的开发,沟通多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互动交流。教师认为沟通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自己的教育与管理,家长是配角,而家长认为沟通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监督学校教育,而不是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而现在许多学校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却忽视学生的中心地位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减少家校纠纷的途径,或看作是学校评优的项目。
【家庭】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城市家庭教育对孩子过度关注,而且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确,导致不少孩子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而农村家庭教育却重视不够,不少家长忽视家庭教育,跟不上社会和孩子的发展速度,对孩子的教育手足无措,甚至完全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导致农村孩子心理问题急剧上升。”姚爱兴说,由于父母学历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也不同,几乎都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养子女相关知识的学习或培训。教育子女所采用的方式要么来自于经验的传袭,要么是通过各种渠道零星粗浅的获得,基本不具备必要的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个人经历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上的偏差,导致了家庭教养方式上的问题。
姚爱兴说,目前,父母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比较多,却很少关注孩子内心世界,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父母把全部理想和希望强行地加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有所作为,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于重视,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无所谓。父母与子女间处于管制与被管制的状态,没有平等可言。在父母的眼中,孩子仅仅是实现其想法的工具,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的成功是家长作为炫耀的资本;孩子的失败家长则不宽容,导致恨铁不成钢的浮躁教养态度。
【对策】
家校合作要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关乎人口素质、社会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姚爱兴说,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发展家庭建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成败,全面提升家长和孩子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要靠家校合作。可以说家校合作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推动家校合作,也是提升成年人素质和未成年人素质互动双赢的重要途径,不仅具有很强现实意义,还有很深的历史意义。
对此,姚爱兴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成立各级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全面开展家校共育工作。要建立家校合作工作长效机制,加大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财政支持,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项目化运行。
“还要强化宣传引导,及时总结家校共育好经验好做法,做好家庭教育个案指导优秀成果评选、优秀家长评选及家长成功教子经验交流等,让家庭教育先进个人和群体有成就感和荣誉感,激励更多人参与家校共育工作。”姚爱兴说,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宣传推广家校共育经验、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家庭教育先进典型,引导全社会理解、重视、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