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善
“喜看塞上好江南,如诗如画宁夏川。”这是一位诗人对素有“塞上江南”之称宁夏的美誉。作为驻守在宁夏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武警宁夏总队官兵,这几年,我们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要为西部大开发做出更大贡献”的重要指示,以服务宁夏、建设宁夏、保卫宁夏为己任,积极参与地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态移民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警民共建文明清真寺等活动,为创建和谐富裕新宁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对自己有幸参与并见证这一切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打造维护社会稳定的“铁拳头”
作为维护宁夏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坚持在完成好中心任务的同时,主动融入警民联防联治体系,配合驻地公安机关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真正做到驻守一地,保一方平安。
提起总队“两警联勤”城市武装巡逻任务,我还记得市民张先生曾竖起大拇指对我说:“看到武警战士,我们心里就踏实,有他们在,一切违法犯罪分子都不敢猖狂。”巡警李玉明也在一次交谈中说道:“有武警在,我们腰杆硬,底气也足。”一年四季,官兵们冒严寒、顶酷暑,配合“110”巡逻在银川市的大街小巷,抓小偷、追劫匪、捣毒窝、助行人,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那是2010年9月25日,湖滨西街中山公园南门口发生一起中年妇女提包被抢案件,当时银川市支队第五巡逻小组官兵及时赶到现场,官兵们面对手持30多厘米长的藏刀的三名犯罪嫌疑人,毫不畏惧,运用娴熟的擒敌技术将其一一制服。后经盘查,3人原来都是公安部挂牌督办的网上A级逃犯,前不久刚刚流窜三省市连续作案未被抓获,没想到刚来银川就“栽”在武警官兵手里。我们也初步统计了一下,自2008年以来,“两警联勤”官兵共处置警情2000多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00多人。
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我总队还坚持在重大任务中摔打锤炼部队,培养官兵敢打必胜、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使部队经受住了考验,接受磨砺。2009年6月10日,海原县因县城搬迁、商户利益受损而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6000多名群众聚集在县政府门口形成对峙,形势十分严峻。当时我随总队前指带领1000多名兵力、100多台车辆赶赴现场,官兵们面对上访人员的恶意谩骂侮辱和锥子扎、石块、酒瓶的攻击,始终保持克制忍耐,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圆满完成了处置任务,受到武警总部首长的批示表扬。
前些年,吴忠市同心县曾是全国毒品集散地之一,反毒斗争形势不容乐观。总队同心县中队官兵多次深入毒穴,与毒贩进行面对面交锋,先后30多次配合公安部门担负缉毒抓捕任务,捣毁贩毒团伙10余个,抓捕贩毒分子近百名,累积缴获毒品1.06万克,毒资近亿元,两任中队长郭春耀、杨开飞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中队2011年被总部记集体一等功。
近年来,我们总队先后出动兵力1万多人次,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宁重大临时警卫勤务和奥运火炬传递、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中阿经贸博览会等安全保卫任务,成功处置“1·22”特大杀人案抓捕、“2·25”缉毒、“7·3”劫持人质等突发事件,被自治区领导称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铁拳头”。
当好支援西部建设的“突击队”
多年的实践让我们感到,只有更好地服务于宁夏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支援地方建设中有所作为,才能真正赢得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为此,我们坚持把生态建设、环境治理和生态移民等作为职责使命延伸,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热爱第二故乡、建设第二故乡”的铮铮誓言。
还记得那是2011年3月份,贺兰山麓飞沙走石、狂风肆虐,3000多名官兵在蔡万源司令员、孟德恕政委的带领下,克服土质坚硬、环境恶劣、地形复杂等困难,纷纷挥镐扬锨、铲挖树坑,仅用3天时间就种下酸枣、灰榆、沙棘苗等30000多株。每年三四月份,我们都要组织部队参加驻地义务植树活动,从淤泥沉积、盐碱遍地的“母亲河工程”,到飞沙走石、黄土飞扬的红寺堡工业园区;从沟壑纵横、荆棘密布的“武警西部万亩林”,到高原缺氧、地势险峻的六盘山义务植树活动现场,都会看到我们奋勇争先、辛勤耕耘的身影。近几年,我们总队先后投入兵力30多万人次,车辆3万余台次,协助地方完成了固原市4个县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中南部50万亩封山育林等任务,治理沙化土地1000多亩,植树450多万株,绿化面积250多万平方米,在贫瘠的荒漠戈壁上筑起了一道道绿色生态长城,使被腾格里、毛乌素、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包围的宁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人进沙退,成为全国治沙示范省区之一。
多年前,我们总队后勤基地坐落在一片被称作“西沙窝”的荒漠上,“一排平房两土狗,十来个兵沙漠走”是大家对它的形容。驻地常常飞沙走石,寸草不生。如今,经过一代又一代官兵的不懈努力,一条长8000米的防沙林带,像一道绿色屏障抵住了“沙魔”的肆意吞噬;从国外引进的紫花苜蓿和油葵等农作物,把1万多亩沙丘变成了良田;后勤基地也成为一个集生态农业、科学养殖、良种繁育为一体,年收入超过500万元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沙窝窝里飞出金凤凰,小基地产生了大效应。驻地群众纷纷前来“取经”,把防沙治沙的经验变成了脱贫致富的“法宝”。2008年6月,总队开发治理“西沙窝”的经验,被国家外国专家局列入“引智工程”项目,并在国内外推广。
2010年,自治区党委作出宁夏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的决定后,我们主动承担了同心县80户300人的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任务。为了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克服和解决移民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我们在前期投入的基础上,又专门筹集50多万元投入移民工程建设,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称赞。我在一次会议上说过这样的话:“总队不仅要为人民群众铺好致富之路,还要为他们创造幸福生活。我们还将通过参加劳动会战、提供部分工程机械、美化生态环境等形式,帮助同心县城统一规划新建劳务移民住房200套,解决在县城从事劳务工作的850名待搬迁移民的居住问题。”
争做促进民族团结的“排头兵”
我们是地处回族地区的一支部队,坚持把巩固和发展良好的警民关系作为部队遂行任务的重要保证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实际需要,是总队历代官兵的夙愿,也是我们这些年的努力。心系人民安危,情注百姓疾苦,用拳拳爱心,催生着民族团结的种子;用实际行动,点燃了民族团结的火焰,为服务人民倾注了所有的情、全部的爱。
说到民族团结问题,我还是要提及与南关清真大寺十几年的警民共建。每到节假日,中队官兵就会来到清真大寺,帮助打扫卫生、维护设施;每逢古尔邦节、春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寺管会主任保进贵就会带着牛羊肉、馓子等慰问品,前往中队看望官兵们。每当谈起部队,保进贵总会流露出浓浓的真情:“我们有了困难,都会找武警,我们时刻都离不开他们。”总队银川市支队七中队指导员雷鸣感慨地说:“共建十几年来,有人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我们却做到了。”总队先后与42个清真寺开展共建活动,直属支队、银川支队、吴忠支队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雨露滋润祖国的花朵,爱心托起明天的希望。前些年,我们了解到宁南山区学龄儿童特别是女童辍学率居高不下。为解决贫困山区孩子的上学问题,我们先后投资200多万元,援建了7所“希望”、“八一”小学,开设了5个“春蕾”女童班,总队官兵上至将军、下至士兵,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共计捐款100多万元,资助13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2009年8月,当固原一中学生顾小悠收到宁夏医科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激动地说:“多亏了武警叔叔这些年的资助,才让我完成了学业,圆了大学梦!”
帮扶中,我们总队党委还意识到:要让人民群众彻底摆脱贫穷,就必须先挖掉愚昧无知的根子。因此,我们将帮扶模式从传统的“输血”型转为“造血”型,把科学知识送进了千家万户。针对部分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的实际,总队每年至少组织两批工作组深入帮扶村,向群众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帮助群众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所有支队级以上单位都确定了扶贫联系点,制定了具体扶贫规划,并对盐池县麻黄山村、下高窑村等地对口扶贫,进行常态化知识援助,先后帮扶500多户军烈属、特困户和五保户,帮助13个贫困村、2000多户贫困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专门组成医疗小分队,每年定期到南部山区义务巡诊,先后为群众讲授卫生防病常识、义务治病24万多人次,减免医药费40多万元,捐赠50多万元的医疗器械和药品,解决了驻地群众缺医少药的问题。2011年,总队又对吴忠市红寺堡区南川乡沙草墩村示范点进行了重点帮扶,并开展支教助学和扶贫帮困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新农村示范点工作。
官兵们为人民造福、让老百姓得实惠的举动,深深感动着驻地群众。一次,62岁的回族老人海生学看到为村里运送医疗器械的官兵们一边啃着方便面,一边喝着水壶里的凉开水时,感动地流下了热泪。老人当即回家杀掉家中仅有的两只老母鸡,熬了一锅热汤,为每名官兵都用鸡汤泡了一碗方便面,并逢人就说:“‘当兵的’为俺们实心实意办事,就是俺们老百姓的亲人哪!”
勇担排除事故灾害的“主力军”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我们总队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准备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教育引导官兵牢固树立不怕牺牲、勇上一线的奉献意识,进一步提升了部队的抢险救援能力。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总队先后派出6批抗震救灾运输分队,冒着余震、山体滑坡和路面塌方的危险,昼夜兼程、累计挺进20多万公里,为灾区抢运救灾物资560多吨。后勤保障分队为自治区180名援川医护人员和上万名受灾群众提供战地伙食保障,创造了一人一天保障1000多人的奇迹。
2008年10月,宁南山区遭遇30年不遇特大旱灾,我们总队紧急抽组的两支抗旱支农分队和农机维修小组,连续奋战100多天,从200公里以外,为旱情最严重的同心、盐池、西吉等县20多个乡镇、10多万群众运送“救命水”9万多吨,修理农机具1000多台,有力缓解了旱情的蔓延。5月13日,已在抗旱一线连续奋战了48天的总队后勤基地驾驶员冯建国,在为群众送水途中,为避免与迎面驶来的客车正面相撞,采取紧急避险措施,两车驾驶位斜角相撞。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使对方客车上14人幸免于难,所驾军车方向盘等机件变形挤压致使其胸腔脏器粉碎,经抢救无效,不幸光荣牺牲。听到噩耗,同心县5000多名群众自发来到烈士陵园,用鲜花和泪水送别这位素不相识的英雄战士。一个年轻生命的离去,让同心百姓再次感受到人民武警爱人民的一腔赤诚。石狮镇城关一村71岁的回族老汉杨明林专程赶了十多里山路来为冯建国送行,哽咽地说:“娃!你给我家送水时连水都没喝上一口,就这么走了,我心里会一直惦记着你呢……”
2010年6月26日早晨,中卫市海原县一辆载着42位乘客的中巴车由于严重超载冲出路面翻入山崖,造成司乘人员11死31伤的特大交通事故。海原县中队中队长王见奉命带领20名官兵火速赶往事发现场担负救援任务。官兵们面对惨不忍睹的景象,不怕脏,不怕累,顶着腥恶,压着翻胃,采用背、抬、抱、扶等方法,将42名死伤者抬上山坡,护送到海原县人民医院,又连续作战数十个小时认真整理遇难者衣物,满足了当地回族群众“尸骨齐全”的意愿,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称赞。
2010年9月3日,中卫市海原县部分乡镇遭受暴雨雪冰雹袭击并引发山洪,19个村2000多户群众受灾,200余人被洪水围困。正在中卫市支队蹲点的总队政治部主任董汉民和支队政委姚宝林带领海原县中队20多名官兵,经过4个多小时奋战,转移被困群众200余人、牲畜50余头、粮食5000余公斤、生产生活设施10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看到被雨水浸得浑身湿透、在风中瑟瑟发抖的官兵们,灾区群众感激地说:“真是感谢共产党,感谢武警战士!”
近些年,我们着眼应对和排除重大险情,先后成立了抗洪抢险、森林灭火、抗震救灾等兼职救援突击队,进一步加强了力量体系建设,加快了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2010年12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救援队”在总队直属支队工化中队正式成立。当自治区领导将一面鲜艳的队旗交到时任队长曹树益手中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自此,一支新的救援力量在总队诞生了。时任中队指导员唐好举激动地说:“我们一定按照总队确立的‘任务牵引、样板示范、一队多用、全力推进’的工作思路,实施精兵、精装、精训、精管,努力把中队打造成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锐部队,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队官兵们用忠诚的品质和过硬的本领,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换来了宁夏的和谐与发展,也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在2011年总队第四次党代会上,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高度赞誉:“武警宁夏总队,是一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武装力量,是一支听党指挥、能征善战,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的部队,是一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全区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部队。”
作者简介:李新善,武警宁夏总队政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