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日来的政协小组讨论中,文艺、农工、妇联界别委员们积极热情、气氛热烈。讨论间隙,刘京委员现场演唱京剧,博得大家热烈掌声。然而,我区艺术发展存在人才短缺问题,是刘京、柳萍两位委员十分关心的话题,并提交了《关于增设全区艺术人才培养专项经费 支持我区培养基础性专业艺术人才的建议》。
“这次参会,我们就是要道出专业文艺院团的共同心声,呼吁解决宁夏文艺事业发展道路上的最大痛点——艺术人才匮乏。”柳萍委员心有感慨。她说,我区作为一个西部小省区、经济弱省区,缺人才始终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专业艺术人才匮乏尤其严重,许多艺术门类已后继无人。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县县有剧团、个个能出戏的良好局面相比, 这些年来大规模的专业艺术人才流失,让宁夏文艺事业元气大伤。
刘京委员列举了我区艺术人才的三次流失。第一次是“返乡式”流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部分国内优秀人才至我区支边支宁,一度使宁夏文艺界人才济济,如宁夏京剧团前身为中国京剧四团,中央戏剧学院整班学生曾分配至宁夏话剧团工作。但在改革开放后,许多拔尖专业艺术人才返回原籍,导致我区高端艺术人才出现大量流失。第二次是“待遇性”流失。改革开放后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我区许多优秀专业艺术人才再度“孔雀东南飞”。第三次是“政策性”流失。2011年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后,大批符合人事劳动政策的业务骨干和专业人才或退休、或辞职,导致我区一些艺术门类人才呈现断崖式流失。
“人才兴,则文艺兴;人才强,则文艺强。”她们分析指出,为缓解我区专业艺术人才紧缺的问题,有关部门和文艺院团也力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国有院团转企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降身份、无面子、无保障、待遇低”等看法,使得国有文艺院团的职业吸引力大大下降,新人不愿入企,新苗难以培育。2014年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曾委托艺术职业学院定向委培演员80名,报名却只有16人,直接导致此次定向委培无疾而终;加之专业艺术人才培养成本都比较高,我区国有文艺团目前的财力和创收,仅能保吃饭、保稳定,根本没有经费用于各类人才的培养。而现有人才队伍特别是高职称人才队伍正在逐步老化中。再不抓紧培养我区本土基础性专业艺术人才,也许过几年很多艺术门类就会达到后继无人的地步。
她们建议,加强对我区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财政投入,设立全区专业艺术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投入经费主要支持我区培养基础性专业艺术人才;自治区文化、教育等部门,制定出台我区专业艺术人才培养计划 ,建立健全培养体系,可通过委托培养、跟班培养、邀请国内名家带徒培养等形式,每年有计划、分批次的为我区培养各类人才,力争用8-10年时间,为我区培养一批紧缺性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