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善其事 必利其器
———十二届全国政协推动履职能力建设述评
清晨,全国政协委员李晓明正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叮……”手机一响,他低头一看,“全国政协委员手机报”几个字清晰地显示在手机屏幕上。李晓明已习惯了这样数天一次的“叮铃”一声响,从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全国政协重要工作动态,到政协委员履职相关知识,他都能从手机报中获悉。一周一次向所有全国政协委员定期推送的手机报,是全国政协2016年开始的一次创新,目的是拓宽委员学习渠道,夯实委员履职基础。
夯实委员履职基础,正是十二届全国政协积极作为、锐意创新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楼离不开地基,大树离不开根系,委员的履职能力就是政协组织的根基,根基不稳,地动山摇。因此,推动履职能力建设,是摆在一代又一代政协人面前的必答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这些内涵丰富、简洁有力的文字,如同海面上明亮的灯塔,为政协推动履职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中央的要求,是十二届全国政协检验自身形象的一面镜子。近五年来,在狠抓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建设方面,新一届政协人进行了一系列亮眼的探索,迈出了坚实步伐。
从学习入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政协组织中,委员队伍就是“利器”。
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委员中不乏深入体察民间冷暖,全心全意履行职责的人。然而,2000多名政协委员来自不同界别、不同领域,各有各的情况:有的委员是单位领导和骨干,工作繁忙,参加政协活动少;有的委员虽然精于本职工作,但社会接触面不够宽,参政议政水平有待提高;有的新任委员还没有充分把握政协的性质定位,空有一腔热情,履职不得其法……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与党中央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怎样才能打造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队伍?新一届政协的选择是从学习入手。
学习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而政协的学习有它特殊的地方。政协由不同党派、团体、界别以及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根本利益虽然一致,但来自不同的背景和领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水平未必一致,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增进共识,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凝心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不一样,奋斗目标不一样,新形势下如何抓机遇、迎挑战,解问题,是摆在党政机关面前的考题,也同样考验着政协的履职水平,在这样的前提下,通过学习加强委员履职能力建设就更显紧迫。
学习是十二届全国政协领导特别重视的工作,从这样一组数据中,或许能感受到这种重视程度:
自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全国政协常委会学习讲座共举行了17场,其中16场由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亲自主持。讲座由各领域的权威担任主讲人,内容从经济到法治,从历史到外交,从转基因到人工智能无所不包,各种知识和见解在学习和交流中碰撞、升华,丰富了常委和委员们的知识储备。
2017年6月一个凉爽的早晨,北京稻香湖畔,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研究所门口,几辆汽车缓缓驶进,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率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及新闻出版界部分委员来此考察。
这是一次颇为特殊的考察。就在前几天,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闭幕会前,华为公司应邀作了题为《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华为的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的学习讲座。考察,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习的效果。
将常委会学习讲座与界别考察结合起来,是十二届全国政协一个亮点。按照俞正声主席关于进一步活跃有序开展界别调研、界别座谈、界别联谊的要求,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进行了这样的探索,在常委会讲座之后就同一主题组织界别委员赴相关单位实地考察,拓展了委员视野,增进了共识,为委员更加“精准”地建言提供了助力。
“马不伏枥,不可以趋远”。委员队伍建设仅靠委员自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和改进委员学习服务管理,要为委员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履职平台。
于是,我们看到,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精心部署和指导学习工作,形成了常委会学习讲座、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界别学习考察、专题调研、新媒体传播平台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格局。
我们看到,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出台,为规范履职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看到,首次举办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专题研讨班和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帮助大家尽快进入“角色”。
我们看到,全国政协领导同志到地方调研听取住当地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向京外委员和港澳台委员通报工作等机制不断完善。
我们看到,常委会学习讲座组织机制不断加强,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更开放更有实效。
……
这些创新,获得了新老委员的一致点赞。全国政协常委刘晓庄说,在讲座和学习中,他常常能听到一些“大咖”的真知灼见,“这些立论见解蛮专业的”。在一次又一次学习中,刘晓庄对政协委员的使命有着越来越深刻的认识,树立了“欢快地忙于履职”的委员观。2017年全国两会上,他登上了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向全体委员作了一次精彩的大会发言。
对于本届新委员来说,要一下子就做到“懂政协、讲规矩”并不容易。为此,十二届全国政协先后举办三期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共有32个界别的878位新任委员参加学习研讨班,占应参加集中学习委员总数的92.8%。
“这些课程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政协性质定位,对履职很有帮助。全国政协的发声平台非常难得,作为专家学者,要发挥会研究问题的特长和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刘志彪委员说。2016年,刘志彪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写了一篇《谨防“限价房”变“福利房”和“腐败房”》报告,中央有关领导阅后批示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建部深入各地调研查实,研究出台了新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虽然是新委员,但五年间,刘志彪参政议政的成果已不亚于一些老委员了。
从大讲堂到小课堂
国庆8天长假,对于年轻的全国政协机关干部张冲来说一点也不轻松,因为他正在攻读清华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国庆要准备论文开题报告。
除了读研,张冲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挤出大量的时间学习。“工作中常常有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张冲说,像他这样的勤于学习的年轻干部很多,这种忙,在政协机关已成常态。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忙,是形势需要,也是干部的自觉选择。政协机关是为政协履行职能服务的政治机关,是政协工作的中枢机构,其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政协履行各项职能的工作实效。对于政协履职能力建设而言,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和委员队伍建设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政协的民主氛围是宽松的,但履职活动容不得一丝马虎,政协机关干部面临的压力不比任何党政机关小。大家都意识到,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政协干部队伍”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按照俞正声主席提出的“三能干部”的要求,建设一支“甩开膀子能干、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的机关干部队伍,还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从十二届全国政协一开局,建设机关干部队伍就被摆到了很重要的位置。2013年届首之年,两会结束后,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中心组的专题学习活动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黎强调,“把政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学习尤为重要。理论武装管方向,业务武装长本领。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要有‘钉子’精神,见缝插针挤时间学习,学习的目的在运用,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要学,还要结合实际来学,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掌握各种知识,使自己成为为政协履职服务的行家里手。为给干部职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全国政协机关一直不遗余力。
位于全国政协机关二楼的常委会议厅,是机关干部职工的一个“高端讲堂”。近五年来,全国政协主席和多位副主席,都曾走进这个讲堂,给干部职工讲课。大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战略新思想,小到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都能在这个讲堂上找到权威的阐释与解答。
机关里除了大讲堂,还有许多小课堂。现在,每个室局都有经常性的集体学习和研讨会,有的已形成制度。秘书局有一个近50人的学习微信群,定期开展“每周一领学”活动,由一位干部领学,其他人谈体会。国庆长假前,微信群进行了一次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学习,负责领学的秘书局干部李秀荣发了一篇自己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体会,引发了群里的热烈交流:
“古人说得道多助,不仅仅是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也是如此。”“西方局限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很难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襟怀和中国智慧的绵柔隽永,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示范带头推动落实,才能真正打消他们的疑虑。”……
有干部在群里充满感情地说,这样的学习是一种孕育,一种塑造,也是一种灌溉,一种滋养,大家一起学习就是“相会在思想的高地”。其实,干部队伍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思想的问题,思想解放了,行动才能显实效,担当精神才能亮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着力推进三次党内教育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都成为全国政协机关提高干部思想认识、锤炼和锻造干部作风的机会和阵地。
2017年9月27日,一场关于“庸懒散松”专项集中整治的总结大会在常委会议厅举行,这次持续六个月的专项集中整治工作,参加范围之广、集中时间之长、工作措施之硬、整治力度之大,在全国政协机关建设历史上都很少见。这是一场以问题为导向的整治,致力于把“缺位”的地方补起来,让人“动”起来。机关上下都明白,只要大家都明确了责任,强化了服务意识,增进了做事的动力,谁还有工夫坐在办公室扯闲篇呢?“庸懒散松”病灶自然就解除了。
整治如一阵清风,给干部队伍带来了看得见的改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起顺说,承办《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双周协商座谈会时,办公室工作人员把自己从水污染防治的“门外汉”变成了可以跟委员说得上话、说内行话。承办“无障碍环境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时,做到了连无障碍卫生间里一个把手的安装位置、规格要求都了然于胸。
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但政协绝不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真空地带”,“建设干干净净的政协机关和干干净净的干部队伍”,是本届政协的努力方向。五年来,全国政协依章程对严重违纪违法的36人撤销委员资格,从严抓好班子,抓好队伍,坚决维护了政协组织形象。
气正能聚力,风正好扬帆,近五年,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的建设一直走在前进的路上,不断探索,从未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