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协研究二室 马同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新修正的《政协章程》对人民政协性质的表述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之后,增加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的重要论述。这一重大表述内在地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联系在一起,为在新时代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角度和新视野。这也充分说明,人民政协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优势之一:人民政协使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人民民主更加广泛
民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西方世界乱象频发,特别是“政治素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引发巨大争议,政坛恶斗加剧,社会分裂加深。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之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善谋敢断,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地方,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别是有一个承载协商民主功能的人民政协,有效弥补了西方选举至上的僵化和偏颇。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的“选举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但选举民主并不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全部,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发挥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职能,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平台,为社会主要利益群体提供了理性表达诉求的制度渠道,体现了国家治理中利益表达和整合的理念。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界别优势、党派优势和群众优势,具备上达党政、下连各界、位置超脱的特点,能够团结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界代表人士围绕国家事务有效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达到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共治共享的目的。
优势之二: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有效途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和服务于人民的政治实践,其核心理念在于践行“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并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扩大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是一种纳入国家制度化轨道的政治参与方式,广大群众可以借此进行理性、合法的政治参与,能够充分发挥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国家事务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民主进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载体。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包容各界,能够充分反映社会各界的政治愿望和利益诉求,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显著的组织优势。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 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显著的表达优势。人民政协渠道畅通,尤其是在收集舆情、反映民意、报送信息方面保持畅通有效的民主渠道,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具有显著的路径优势。
优势之三: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中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人民政协的协商理念,较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在承认差异、尊重个体的基础上,进行平等协商、民主讨论,从而正确处理好“多”和“一”的关系,有助于凝聚各党派、团体、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价值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和国家治理效率的最大化。在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具体利益存在差异。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差异随着所有制结构、社会组织形式、收入分配方式等的调整和变化而有所扩大,一定程度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在调整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失衡上取得进展。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唯一由执政党和所有参政党共同参加的政治组织,它所体现和实现的政协协商,不仅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共商国是、互相监督。同时,人民政协通过界别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民,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各种愿望和要求能够在政协进行集中并得到系统、综合的反映,从而有助于公共决策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方利益的均衡,减少社会分化。在新时代,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发挥在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中的优势,以协调、整合社会利益矛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为改革开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